来源:竞博jbo电竞 发布时间:2025-05-15 04:16:34
公司作为国产碳纤维设备的佼佼者,其主营业务涵盖了碳纤维装备的研发与销售。目前,公司已成功布局从原丝装备到碳化装备,再到复材装备的完整产业链。不仅如此,公司还涉足新能源装备、智能建机以及智能纺机等多个领域,产业多元化特征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全国产化的装备制造商,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提供碳纤维生产线整线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综合型企业。凭借强大的整线交付能力,公司已成功交付多条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产能规划方面,国内外碳纤维企业均展现出积极态势。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碳纤维企业近期的产能规划已超过40万吨,而国外领先企业也在积极扩产,新增产能规划在3-5万吨之间。全世界内,规划的碳纤维产能预计将达到43-45万吨,设备投资额更是高达430-540亿元。
市场方面,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纤维市场。2015至2023年间,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量从16,789吨激增至69,075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34%。2023年,中国市场的碳纤维需求量全球占比更是高达60%,位居全球首位。同时,在运行产能方面,中国也以48%的全球占比稳居榜首。
目前,公司碳纤维生产线的定价主要是根据客户所选配置。以宽幅3米的大线为例,其标准配置的售价范围在1.6亿至2亿元之间,年产能可达到3,000吨以上。若以1万吨碳纤维产能为基准,大约需要3-4条这样的生产线。据此估算,下游企业对碳纤维装备的新增需求量可能在120-160条之间。
作为国内碳纤维装备供应的佼佼者,截至2024年3月,公司已累计承接超过30条生产线余条碳纤维生产线或核心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展望未来,预计在接下来的3-5年内,公司有望获得约60-80条潜在碳纤维生产线装备的订单,总订单规模预计将达到96-160亿。
公司的业务表现与设备交付进度紧密关联。从最新数据分析来看,2024年1-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5.5%;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分别同比下滑48%和50.3%。尤其是在2024年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滑27%,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更是同比一下子就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收入下滑导致的业绩下滑,可能的原因包括行业需求不景气和订单变动等。不过,若四季度交付情况能有所恢复,预计行业需求可能不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从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分析来看,公司在碳纤维系列装备的收入占比会降低,而智能纺机和智能建机的营收占比则有所上升。当前行业处于低谷期,设备扩张面临很多压力,需要新的应用领域来带动需求量开始上涨。但得益于商用飞机市场的回暖、低空经济的崛起、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对碳纤维的旺盛需求,公司作为国产碳纤维设备的领军企业,有望实现业绩的进一步增长。
为进一步推动核心产业的协同发展,公司在2023年1月着手筹划收购控股子公司精功机器人少数股东的股权。到了6月,公司动用自有资金1,200万元,成功收购智杰科技所持有的精功机器人40%的股权,以此来实现了对精功机器人100%的股权控制。在2023年,精功机器人共创造了7715.14万元的收入,并实现净利润1851.3万元。
同时,公司正与复旦大学项目组及外方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智能腿项目”的合作。该智能腿产品将采用高强碳纤维材料来打造,并集成了智能感知模块、一体化电机电驱模块、电池及能源管理系统、视觉感知单元。通过采用多模态预测及自平衡AI控制技术,该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主行走引导及助力功能。目前,这一智能腿产品正处在商业化应用转化的关键阶段。
自2004年涉足无人机产业以来,公司一直将其作为潜力产业进行培育。期间,公司与万丰集团、亿维特等空天(低空)领域的企业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借助精工科技的生产和技术实力,亿维特成功打造了飞行器的碳纤维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及装配基地,一同推动了碳纤维材料在空天产业的应用与发展。展望未来,公司将逐步提升精密加工能力,以迅速进军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领域。
在2024年上半年的调研中,公司披露了多项重要进展。目前,尚在执行中的大额合同总额已超过20亿元,涵盖了浙江宝旌的1条碳化线条碳化线(共四期)、东华能源的2条碳化线条纺丝线条碳化线条生产线。此外,公司还与多家碳纤维设备购买意愿客户进行洽谈,市场遍布国内及俄罗斯、韩国、日本、土耳其、沙特等国家和地区。
进入2024年11-12月份,公司再次传来喜讯,成功披露了两个碳纤维设备订单,分别是四川众亿汇鑫的5.16亿元大单和沙特GIM公司的5亿美元订单。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面临一定业绩压力,但员工持股计划的考核目标为公司2024年扣非净利不低于1.84亿元。展望未来,公司2024年与2025年扣非净利之和需达到4.14亿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2025年扣非净利为2.3亿元。更长远来看,2024年至2026年间的扣非净利总和需不低于7.13亿元,即2026年扣非净利预计为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具体而言,公司2024年、2025年、2026年的扣非利润预期分别为1.84亿元、2.3亿元和3亿元。
此外,公司2023年年报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了2024年的经营目标,即收入达到22亿元,这一数字已接近2022年的收入峰值。若能实现此经营目标,公司第四季度的业绩将得到非常明显提升,从而有望达成考核指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