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0日,“95后”湛江小伙钟耀东成为广东省第1563例、湛江市第18例非亲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9月29日上午,靳西锋静静躺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采集室。伴着“滴答、滴答”的仪器运转声,血液通过导管从靳西锋的身体流向血细胞分离机,经过体外循环后,再流回体内。
当天,靳西锋成功捐献了288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湛江第31例,广东省第2100例,全国第18545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饱含着爱心和祝福的“生命种子”随后由专人送到患者所在医院,移植入患者体内,帮助患者重建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治疗血液病等重症疾病、救助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2011年,湛江市红十字会真正开始启动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14年,湛江实现首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
从9年捐献17例,到如今的不到2年捐献14例,湛江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速度不断的提高,慢慢的变多的志愿捐献者去奔赴一场场生命之约。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超2000名志愿者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23年2月10日,“95后”湛江小伙钟耀东成为广东省第1563例、湛江市第18例非亲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天,他成功捐献了284ml造血干细胞悬液,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捐献,也被称为骨髓捐献,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移植的前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是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但可以根治白血病,还可治疗许多重症血液病。
2020年一次献血时,钟耀东签下登记入库表,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此之前,无偿献血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2015年,钟耀东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此后,他时常会在空余时间就跑到单位附近的流动献血车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2022年8月,钟耀东接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匹配。没过多考虑,他便同意捐献。“自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那天起,就一直渴望有一天能够遇到可以匹配的人。”钟耀东笑着说。
钟耀东并非个例。像他一样先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再成为非亲属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爱心人士,在湛江还有许多。
今年1月4日,来自湛江的李先生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湛江市第25例非亲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便是在两年前进行无偿献血时,报名填写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申请书》,并采集了8ml血样,把资料存入中华骨髓库数据库中。
无独有偶,湛江市第22例非亲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先生,也是在几年前参加无偿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救人,便多留了8ml的血样,从此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这是“爱心之城”湛江的生动画像。近年来,湛江市民无偿献血热情持续高涨。据统计,全市血小板采集总量平均每年以近40%的幅度迅速增加,其中2023年血小板采集总量1.3万治疗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湛江街头献血人数2.66万人次,献血量占全市献血总量的52.4%,同比提高10.8%。
此外,湛江器官捐献的文明之风也正逐步形成。去年6月2日,一次车祸意外,让吴川青年李先生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亲属用捐献器官的方式延续了他的生命,让3名器官衰竭的患者得到了救助。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加入‘三献’队伍的志愿者在持续不断的增加。”湛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三献工作负责人谭彩梅说。过去一年,湛江共获得广东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团体)3个,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1000多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39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2人。
“您好!请问是靳西锋先生吗?今天收到中华骨髓总库的通知,得知您的入库血样HLA检验测试的数据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请问您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今年7月,靳西锋接到一通来自湛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
当天上午,谭彩梅收到了一条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发来的短信。“您好!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系统有新的业务信息,请您立即处理,感谢!”收到短信后,谭彩梅立即登录系统查看,根据系统显示,靳西锋与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了。
随后,谭彩梅立即拨通了靳西锋的电话。接到电话的靳西锋二话没说,郑重地回复“同意捐献”,并约定了采集高分辨血样进行仔细的检测配对的时间。
连日来,在谭彩梅的陪同下,他先采集了10毫升血样进行HLA高分辨检测,以确认与患者的配型相合。随后签署《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并做健康体检。一切准备就绪后,二人前往中华骨髓库指定的采集医院做捐献前准备。
9月24日,靳西锋在谭彩梅的陪同下,从湛江乘坐高铁赶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办理入院。自次日起,靳西锋连续4天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并从骨髓中释放一部分到外周血液中。
第5天,采集工作顺顺利利地进行。由于造血干细胞捐赠要求遵循“双盲原则”,所以靳西锋只知道对方是一名16岁的女患者。“茫茫人海中能够配型成功,对于那位病人和我来说,都是一个奇迹。”靳西锋说,知道有机会救人自己很高兴。
“感觉和献血小板没什么区别,不疼。”靳西锋笑着表示,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身体并未感觉到不适,“我想告诉更多人,别害怕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的捐献能够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爱心的传递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努力!”
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可分为骨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中华骨髓库提倡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即从捐献者一侧手臂静脉采血,经过血细胞分离机获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其余血液成分再由另一侧手臂静脉回输捐献者体内。
“其实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有点像加长版的捐献血小板。”谭彩梅介绍,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可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在完成采集后,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长,1~2周的时间,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者的身体健康不仅不可能会受到影响,自身的造血系统还能得到锻炼。
今年是谭彩梅加入湛江市红十字会的第11个年头。2012年,在姐姐的带动下,谭彩梅开始参与湛江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2013年成为红十字会志愿者。2014年8月,她被湛江市红十字会正式聘用,负责三献工作,还成为了粤西首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对谭彩梅来说,湛江31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早已如家人一般。“第2例覃永坚是一名法医;第24例孙诗敏在读初中时萌生了要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年礼的念头;第12例黄志勇在初中生物课上接触到‘中华骨髓库’这个名词后便有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谭彩梅对每一位捐献者如数家珍。
几年前,谭彩梅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的成员均为湛江历年来的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一开始是为了方便定期随访,随着成员慢慢的变多,这个群慢慢的变成了我们的一个家了。”谭彩梅笑着说,“大家如今生活在全国各地,分布在各行各业,但都曾因造血干细胞捐献走到一起,相识便是缘分。”
如今,成员们还不时会聚餐,还会互相分享自己的生活。“我前不久还推荐了一个朋友加入中华骨髓库呢。”群友黄志勇笑着说,距离自己上次捐献已经过去四年了,其切身感受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一点不良影响,所以也想让更多人加入行列,共同救助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的患者。
这也是谭彩梅的心愿。2011年11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湛江工作站挂牌成立。多年来,市红十字会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和血样采集活动,扎实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开展。
如今,谭彩梅一有空便会来到街头献血车,向大家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我们鼓励捐髓者至少要有一次献血经历。”谭彩梅解释,鼓励捐骨髓志愿者来自捐献成份血人群,是因为捐献成份血的过程和献骨髓相似。
一方面,中华骨髓库对志愿者的血液进行各种检测直至资料登记入库,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即使配对成功,如果志愿者因当初缺乏考虑而临场退却,不敢捐献骨髓,过程中资金及人力物力就被浪费了。
另一方面,根据医学统计,患者寻找非血缘配型相合的捐献者的概率是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这也代表着每一名志愿捐献者都可能是救助患者的唯一希望,虽然在捐献过程中能改变捐献决定,但是放弃捐献对患者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
“不好意思,来晚了!刚送了个学生回家,路上太堵了!”“不晚不晚,好久没见梁大哥,最近忙什么呢?”9月30日晚,谭彩梅的家里久违地热闹了起来,十几位湛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正围坐在餐桌前热火朝天地分享着近况。
走进来的是梁智才,他是湛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如今是一名网约车司机。2014年7月,梁智才在广州总医院完成首次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共分离出379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湛江首例、广东省第30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在此之前,他已有多次献血经历。“第一次献血是在2006年。那时在赤坎区步行街看到一辆献血车,工作人员在车旁宣传献血的知识。看到献血没什么坏处,还可能救人一命,我就决定献血了。”梁智才说。
从此,梁智才成为了一名固定献血者。18年来,他共献血156次,献血总量达到47700ml,获授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
2012年5月,梁智才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听到工作人员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重症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毫不犹豫提供了血液样本,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2014年7月的一天,他接到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梁智才先生您好,经中华骨髓库初次检索,您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的HLA低分辨分型相合,请问您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刚接到的时候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后来打电话到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仔细地了解捐赠的相关事宜后,才答应的。”梁智才笑着说,当时自己怕父母担心,一直到捐赠结束后才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梁智才先后完成了高分辨血样采集和捐献前体检等流程,随后赶往广州进行捐献前准备。
“当时在医院先是打了几天动员针,始终没感觉到不适。整个捐献过程和捐血小板差不多,也不疼的。”梁智才后来每每向旁人说起这段经历,总会反复强调,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
如今,距离梁智才捐献造血干细胞已过去十年。“十年来,我看着湛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微信群的成员人数,从个位数一点点累积到如今的三十一位,真的特别开心。加入的人越多,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血液病患者获得配型成功的概率越大。”梁智才笑着说。
梁智才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大家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个人身体造成危害。他号召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群体,为生命接力,为血液病患者点亮重生的希望。
对于谭彩梅来说,2023年6月30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当天,湛江女孩李舒婷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湛江市第21例,广东省第1659例,全国第15537非亲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湛江首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谭彩梅见证了整一个完整的过程。2023年6月25日,谭彩梅陪同李舒婷从湛江赶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提前做好捐献前的相关准备。
2023年6月27日,李舒婷开始打动员剂。“第一天打完针后,她没感觉到任何不适。次日打了第二针,她的身体慢慢的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所以中途停了一天观察。到第三次打针的时候,她身体的不良反应完全消失了。”谭彩梅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中途出现的不适感没有让李舒婷退缩。2023年6月30日,她的各项捐献指标正常。当天上午,已经打过动员剂的李舒婷安静地躺在床上,医生把采血针分别插入她的左右臂,长长的管子连着血液分离机。分离机上显示着绿色的跳动的字符,时刻监控着她的心跳和血压。
“舒婷是在就读大学期间,在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人,便毫不犹豫地留下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谭彩梅介绍。
李舒婷说,在接到征求捐献意愿的电话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惊喜,感觉自己是个幸运儿。“我很庆幸自己的血液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人匹配成功,能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李舒婷告诉谭彩梅,在捐献前期她感觉这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并未告知父母。
“直到体检通过了才告诉爸妈。他们之前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很担心捐献会影响我的身体健康,极力反对。我向他们详细讲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原理和每一个操作流程和风险,还告诉他们成功捐献很可能拯救一条生命。”李舒婷说,她的坚持最终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而言,最艰难的挑战往往并非实际捐献的那一刻,而是在此之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包括对捐献过程的不了解、对可能会产生的身体反应的担忧以及对未知结果的恐惧等。”谭彩梅介绍。
如何为志愿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和信息指导,是确保捐献顺顺利利地进行的重要环节,也是这些年来谭彩梅工作的发力点。“随着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的普及,可以明显看到这几年成功捐献的人数在快速增加。目前湛江已有3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谭彩梅笑着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