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竞博jbo电竞 发布时间:2024-09-28 02:37:31
复盘 2021年 A股市场,在具备政策全力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备与自身产业因素的催化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国内社融等信用数据持续下探,市场具备流动性偏宽松条件支持,无风险利率下行预期进一步催化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而伴随下游销量数据的不断超预期,以及行业供需紧平衡格局下的上游资源与材料端涨价助力,新能源车以及下半年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版块成为 A 股市场最强的科技超级赛道。
分子端:2021 年 A股盈利结构下沉,市场风格由追逐确定性溢价向高 盈利弹性切换。2020 年下半年,疫后龙头公司凭借自身竞争优势,相较 于中小公司甚至行业当中的龙二、龙三实现了更快的修复以及更稳定的 盈利增长,市场对盈利确定性溢价的追逐推动了大盘蓝筹风格的崛起。 然而步入 2021 年,随着经济复苏的纵深,行业景气度开始在更大的范围 上扩散,A 股市场的盈利结构逐步下沉,原来的盈利增速-市值同向线 开始得到扭转,中证 500、中证 1000 的盈利改善幅度大 幅超过沪深 300,具备更强盈利弹性的中盘市值公司逐步取代大盘蓝筹, 成为市场的核心风格主线。
分母端:“风险评价下行+流动性平稳趋松”驱动高盈利弹性市场风格极致演绎。除盈利弹性优势以外,疫后全球复苏不确定性逐步下滑,风险 评价下行促使一线大市值龙头公司确定性溢价逐步收敛,投资者的目光 开始聚焦于以中盘蓝筹为代表的盈利边际改善更快、估值更为合理的方 向。与此同时,2021H2 较大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压力使得高景气赛道更为稀缺, 全年平稳偏松的流动性环境也提升了投资的人对估值的容忍度。“风险评价 下行+流动性平稳趋松”背景下,高盈利弹性市场风格在 2021 年得到了 极致演绎。
2021年 A股行业涨跌幅与盈利增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备长期盈利成长属性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充分受益。从行业比较维度来看,2021 年各二级行业年涨跌幅与其两年净利润复合增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 系,其中具备短期盈利弹性(上游资源品)与长期盈利成长(新能源车 产业链)属性的行业最为受益。其中上游资源品约束供给与旺季需求共 振,价格的超预期上行带来了短期业绩爆发,相关行业全年表现抢眼(基 础化工+48.1%/煤炭+44.7%/钢铁+41.8%)。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充分享 受了销售放量与渗透率抬升的红利,需求的不断超预期赋予其长期盈利 成长属性,推动相关行业行情的大幅抬升1。
在全球碳中和与市场化驱动下,2021H2新能源车步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成长期”。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的推进和产品性价比提升下的自发渗透, 2021H2 我们国家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 15%,迈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成长 期”。9 月乘联会年内第四次上调我国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至 300万辆, 较年初的 150 万辆翻倍,7 月 EV Tank 上调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至 1800 万辆,同样远超年初的 1200 万辆,需求端的不断超预期带动相关 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装机高增叠加产能受限,供需失衡推动电池材料价格大大上涨。受益于 新能源车销量的高景气,2021 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高增,全年合 计装机 154.49GW,同比大幅增长 143%。但与此同时,产能扩张缓慢与 能耗双控政策制约供给,供需失衡推动各主要电池材料价格大面积上涨。 电池级碳酸锂由年初的 5.2 万元/吨上涨至 27.5 万元/吨(同比增长429%)、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年初的 3.85 万元/吨上涨至 10 万元/吨(同比增长 168%)、电解液价格由年初的 4 万元/吨上涨至 11 万元/吨(同比增长 176%),此外石墨负极、隔膜等材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量价齐 升推动产业链公司业绩高增。(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纯新能源赛道交易拥挤度仍处于高位,警惕微观市场交易结构恶化风险。微观交易结构恶化是指筹码集中分布于乐观者手里,其他投资者由于信 息和逻辑的劣势,很难比集中持筹者更加乐观,股价的上涨依靠持筹者 的进一步买入。此时,股价对利好的反应钝化,对利空的反应加剧,一 旦预期扭转,投资者易发生“多杀多”的负反馈行情,板块行情大幅调整。
无论从成交额还是历史基金持仓比重来看,当前纯新能源赛道均处于相对拥挤的状态。具体来看:
1、2021 年上半年至今,新能源车产业链中,电池材料、电池组件、动力 电池等板块成交额占比沿高位中枢波动。
2、此外,2021 年新能源主题新发基金数量与规模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21 年 各类基金风格亦向新能源车产业链方向发生了明显的漂移。
3、当前新能源车产业链公募基金超配比例已超过蓝筹股泡沫时期的白 酒板块,在赛道相对拥挤、筹码分布较为集中背景下,需警惕预期扭转 带来的微观市场交易结构风险。
人们内心的预期变化领先于股票的基本面表现,而在缺乏进一步超预期因素的催化下,微观市场交易结构恶化往往是股价高位崩塌的主要原因。
1、从实际盈利兑现情况去看,新能源车赛道仍处由渗透率上行带来的向 上成长趋势之中,但考虑微观市场交易结构的恶化和缺乏后续进一步超 预期因素的催化,使得新能源车产业链在经过 2021 年基金的集中抱团 与估值层面的集中演绎后,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估值压力。
2、此外,考虑历史上主要科学技术成长赛道的生命周期阶段对比,当前新能 源车已由快速成长期的估值拉升阶段,逐步迈入盈利兑现-估值分化阶段, 在缺乏超预期信号催化下,叠加当前市场风险偏好受到压制,短期较难 实现版块估值中枢的系统性提升,且已从产业链内部普涨阶段过渡到股 价表现分化的第三阶段。
2.2. 风格层面,新能源车产业链面临“盈利优势收敛”与“估值压制”双重压力
风格维度探讨,2022年新能源车产业链面临“盈利优势收敛”与“估值压制”双重压力。
1、展望 2022 年伴随宽信用的传导,A股企业盈利有望见底回升,新能源车产业链的高景气优势相较 2021 年明显收窄。在地产调控趋严,基 建发力没有到达预期,PPI 高企压制中下游企业利润等多重因素扰动下,2021 年 A 股多行业面临较大的业绩增长压力,而新能源车产业链受益于自身 产业趋势的爆发,展现出了较强的盈利弹性优势。展望 2022 年,随着 “稳增长”政策的逐步发力,宽货币有望向宽信用传导,带动 A 股整体盈 利能力触底回升。此外随着 PPI 逐步向 CPI 传导,中游消费与下游制造 业盈利能力亦将显著修复,新能源车产业链高盈利弹性优势将有所收敛。
2、另一方面,2022 年初至今,国内 12 月信贷数据不及预期,而海外流 动性收紧预期对 A股市场构成潜在扰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较低,市场 风格明显呈现向“水往低处流”的切换,以新能源、半导体为代表的高 估值高景气赛道股估值水平受到明显压制。此外,美联储货币政策尤其 是缩表预期的提前,使得美债利率预期明显上升,容易引发全球高估值、 长久期资产的广泛抛售,同样给纯新能源赛道估值来较大的向下压力。
电池材料供需格局大幅缓解,量价齐升推动业绩超预期爆发恐难再现。在 2021 年新能源车需求爆发与产业链价格大涨的背景下,新能源车全 产业链产能大幅扩张。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多家 一二线动力电池企业都宣布了新的扩产计划,据 GGII 不完全统计,2021 年动力电池投扩项目合计 63 个,投资总额超 6218 亿元,规划新增产能 超过 2.5TWh。紧跟电池厂的扩产脚步,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电 池材料企业也开始了疯狂扩张模式,据国际能源网统计,2021 年正极材 料、石墨负极、隔膜与电解液披露扩产项目产能分别为 1240 万吨、194 万吨、123 亿平、436 万吨。预计 2022 年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供不应求 问题将大幅缓解,部分环节甚至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风险。在新能源车 销量预期相对高位背景下(乘联会预测 2022 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 600 万辆),量价齐升推动产业链业绩超预期爆发或将难以再现。
2.4. 生命周期视角:新能源车产业链已迈入盈利兑现下的第三阶段——估值分化期
随着渗透率逐步抬升,新兴起的产业股价走势往往呈现出估值抬升下的普涨、业绩驱动下的走势分化、以及渗透率饱和下的“戴维斯双杀”三大阶段。 以苹果产业链为例,2011 年之前,苹果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尚未大规模 爆发,整体呈现估值驱动下的普涨行情,标的稀缺度、与概念相关度等 因素直接决定了对资金的吸引程度;2011 年-2017 年,苹果在全球市场 迅速放量(渗透率突破 20%),带动产业链公司业绩迅速增加,此时随着 技术的快速迭代与产业链竞争加剧,个股走势也逐步出现分化,具备持 续成长性的公司走出独立行情;2017 年后,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趋于饱 和,行业周期性增强,估值整体回落促使板块大幅调整。
新能源车产业链已迈入业绩驱动期,行情属性将由贝塔转向阿尔法阶段。 2020 年新能源车产业链公司业绩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出现下滑,但欧洲最 严碳排放政策、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陆续推出为行业增长提供 了想象空间,估值大幅抬升推动板块获得超额收益。2021 年以来,随着 海内外政策的持续加码以及产品性价比提升下的自发渗透,需求的超预 期增长带动产业链业绩爆发,板块估值抬升斜率放缓,行情的核心驱动 由估值抬升向业绩增长切换,参考消费电子行情走势,未来新能源车板 块或难再出现估值中枢的系统性抬升的贝塔行情,且随技术更新迭代 与产业链竞争加剧,未来板块个股走势分化预计将有所加大,择股难度 将大幅度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1. 遵循产业景气传导与技术发展路径,挖掘纯新能源领域之后的下一个投资方向
新能源车产业链中期成长空间仍然具备的情况下,中期我们持续看好。 但短期,考虑市场仍处稳增长政策的倾斜发力与实际效果、预期兑现阶 段,且受到国内信贷没有到达预期与海外释放流动性收紧预期信号等因素的 扰动影响,市场风格偏好明显降低,阶段性并不利于高估值赛道股表现, 而新能源车版块在前期持续表现下,目前估值已处历史较高水平且基本 面缺乏进一步超预期因素的催化,而机构集中持仓后微观市场交易结构 面临恶化风险。因此,我们对短期新能源车行情保持中性偏谨慎态度。
后续,在中期产业趋势依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大家都认为,新能源的行情演绎将由“纯新能源”领域逐步蔓延到“泛新能源”领域:需遵循产业内部的景气传导与技术发展路径,来寻找下一个投资方向。由于新兴成长产业 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创新驱动特征,行业的迅速增加往往来自于关键核心 技术的突破,多数符合由供给创造需求的典型科技周期属性。
回顾新能源行业这一超级产业周期的发展,其核心驱动力来自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和新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但由于产业链中所有的环节的技术发展节奏具备差异,因此在新能源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涌现出不同的景气赛道。例如,锂电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依托于电池化学品、BMS、 热管理、功率半导体、高效电驱等技术的突破;风电、光伏、核电、氢 能等清洁能源发展也依托于高性能材料的突破和产品迭代,新能源发电 规模的不断的提高,使得储能、绿电运营、输配电、智能电网等配套需求 大增;终端场景领域的充换电设施、新能源车零部件、节能电机、户用 光伏等领域也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变革。伴随新能源产业范畴不断扩张, 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从新能源到泛新能源,产业演进的路径对投资决 策具备重要的指引作用。
从新能源行情演进视角来看,2021年新能源行情遵循扩散趋势,从纯新能源向泛新能源领域逐步演绎。根据上文我们的分析,当前新能源车已 走过产业链个股齐涨、估值系统性提升的贝塔行情,逐步迈入业绩兑现 +估值分化的阿尔法行情阶段,而个股间的分化趋势将有所加大。
本质上,由于产业链内部各环节景气度交替走强,市场资金集中追逐在 新材料应用和新技术突破下的投资机会,产业链各环节也呈现出自主供 给由易到难的特征,整体表现为从新能源向泛新能源的演进。
观察2021年初至今的新能源车各细分赛道行情表现,基本遵循自主可控幅度决定行情启动时间的规律。其中,自主供应难度较低的领域因产品的快速放量而率先启动行情,而自主供应难度较高的高端磁性材料、其他金属新材料、锂电池关键导电材料等板块则逐步出现趋势性行情。2021 年 Q2 电池化学品、锂电池、光伏加工设施、逆变器等板块涨幅领 先,而到了 2021 年三季度,电池化学品板块呈现高位回落特征,光伏加 工设备、绿电运营和锂材料板块强势领涨,在 2021 年四季度高估值品种 向低估值切换的过程中,包括光伏设备、绿电运营等新能源相关的多数 赛道显著回调,而近期,包括汽车零部件、磁性材料、电网自动化设备、 其他金属新材料等泛新能源领域赛道行情逐步开始走强。
参照 2021 年新能源行情,可以推演出不同环节间的轮动特征和清晰的 产业演进路径。那么,接下来,泛新能源领域能关注哪些投资机会? 我们大家都认为,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新材料领域的自主配套则是泛新能源 领域的两大重点投资脉络。
1、 由于新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创造出新的订单需求、嵌入到新的产业链中,同时也孕育了新的投资机会。这也是科学技术成长版块的最大特性。而当前我们大家都认为,泛新能源领域中能带来最大边际变化的技术突破机会在于新材料版块。例如,锂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安全性提升的 背后是电池材料及电化学结构的创新,高镍正极、隔膜、电解液等板 块优先获得资金青睐,而关键设备的创新打破极限制造瓶颈;风光 储技术发展为大基地建设构筑基础,电化学技术突破推动钠离子电 池、钒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应用。
2、 此外,参考新能源车发展经验,产业链自主配套能力的提升将大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程,而目前来看,泛新能源领域中新材料领域国产化率较低的发展短板已在改善进程之中。新材料产业是战略 性、基础性产业,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而当前我国新材料领域 自给率较低。如新能源新材料中的导电炭黑、铝塑膜、碳化硅,半导 体及显示新材料中的高纯溅射靶材、精细金属掩膜板,军工新材料 中的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领域,近年已有一定突破,但当前自主化率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行业比较维度来看,泛新能源赛道高盈利弹性与估值性价比优势凸显。 从盈利端来看,纯新能源行业 2022 年预测 EPS 增速环比基本持平,仅 略高于沪深 300 指数,而泛新能源行业近期持续上调,且过去半年调升 近 20%,具备较强的盈利优势。从估值端来看,与纯新能源赛道相比, 当前泛新能源赛道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配置性价比凸显。
具体到细分行业,纯新能源赛道盈利增速大多回落,仅光伏电池组件、 风电零部件环比上升。而泛新能源赛道中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其他金属 材料估值水平与盈利弹性均处于相对高位,配电设备、光伏发电、底盘 与发动机系统兼具高盈利弹性与估值性价比优势,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供给侧改革之后,市场演绎以存量供给侧逻辑为主。而疫情后,叠加经济政策环境变化,在总量下降带来的压力下,国内市场投资者偏好转向供给创造需求的增量方向,即由过往供给侧逻辑主导下的传统行业龙头公司,更多转向由需求侧逻辑主导下,具备高景气产业周期的科学技术成长品种。
1、 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投资者预期转向具备由供给创造需求,具备独立景气周期的的增量方向转移。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 疫情反复冲击下整体需求不振,地产新开工竣工指标好转迹象并不 明显。经济周期整体下行背景下,具备独立景气周期的高科技成长 板块更具盈利向上的稀缺性。从景气驱动的角度看,科技类产业链 靠供给驱动需求,产业链景气周期大多数来源于于未来新产品应用前景 的乐观展望,其 CAPEX 高峰通常主要根据新技术的迭代量产周 期而非宏观经济的波动变化。
2、 考虑政策支持与大国博弈大环境下,对自主可控和技术提升的需求,近年伴随下游新兴战略行业需求量开始上涨,新材料环节同样具备独立的高景气周期。从固定资产投资视角看,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在 2021 年开始持续领先我国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且二者之间差值在保持稳定,进一步证明了本轮高技术产业高景气的内生性。而作 为与下游各类新兴战略应用领域充分绑定的新材料行业,其 CAPEX 同比自 2021 年开始步入高增阶段,高供给增速下是业绩高增确定。
疫情后,具备独立需求增量的科技赛道受到投资者偏好,但对比近年表现较强的新能源车、半导体等赛道来看,新材料板块 ROE盈利能力同样较优,但在股价中尚未得到完全体现。对比近年主要科技赛道与全 A 的 ROE 差异,主要科技赛道盈利水平在自身景气驱动下 2020 年开始出 现明显向上改善趋势,对应板块市值持续高增,与此同时大盘指数主要 以横盘震荡为主。同为科技景气周期驱动下具备需求增量的新材料领域 与新能源车、半导体等的 ROE 水平改善趋势基本同步,然而在股价表现 上明显弱于新能源车和半导体赛道,具备需求增量的新材料板块有望吸 引投资者关注。
盈利高景气延续,新材料环节更具配置性价比。市场对新材料环节的盈 利预期持续抬升,新材料板块 EPS 平均值在 2021 年 8 月开始稳定提升, 在 10 月至 2022 年年初保持稳定,近期其盈利预期再现上调趋势。而就 其 2021 年、2022 年盈利增速在全部国君产业链二级的排序表现看,新 材料环节属于典型的高景气延续并继续改善提升的区域。而从估值性价 比角度上,以 PB-ROE 框架下对比新材料板块与其他高科技高景气产业 链细分环节个股,可以明显看出新材料板块在具备高盈利增长表现的同 时,其估值水平相对保持较合理水平,估值修复行情下具备更高斜率。
参考国家政策支持助力,新材料将是未来最确定的高成长方向。根据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新材料领域主要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先 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与前沿新材料。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看,先 进基础材料是在成熟期产业基础上进行的优化提升,主要涉及在主要传 统钢铁、有色与化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提升高端产品质量稳 定性可靠性适用性。前沿新材料主要对应导入期产业中那些量产路线与 应用领域尚不明确的材料,包括超导材料、智能仿生、增材制造材料等。 而最重要的关键战略材料则是与当前处于二次成长阶段的新兴战略 行业紧密相关。
《规划》中涉及四大类应用领域看,主要由新材料:大飞 机与航空发动机、集成电路与信息通信、生物医用产业与能源产业。政 策特别强调要围绕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材料,坚持材料先行和需求牵引并 重的战略,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我们大家都认为,在国家明确的政策推动下, 以及下游领域需求爆发带来的产业内生增长动能,中期视角而言,战略 新材料将是最具确定性的高成长方向。
根据工信部新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的不断调整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新材料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且不断有新材料品种取得突破。工信部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 年版)》中, 新增材料的占比达到 63%,新材料品种数量相较 2018 年大幅增多,而 相较 2019 版在具体新材料品种上变化较大。新版指导目录包括先进基 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类共 304 个品种。
先进基础材 料有 198 种,分为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五类;关键战略材料有 82 种,分 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 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用材料等五类;前沿 新材料有 24 个材料品种。2021 年版本对原版本进行了优化,删除 217 种材料,同时新增 191 种材料,并将先进钢铁材料进一步细分为海洋工 程、交通装备、能源装备等六种。新材料分类逐步细化,相关指引政策 随材料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
新材料行业下游具备爆发的新增需求。新材料主要下游市场包括新能源、 集成电路与军工等新兴行业,其需求均在近年内将保持高增态势,为新 材料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航空航天领域,新一代军用机型在“十四五” 期间将进入批量列装阶段、民航领域 C919 也在 2022 年交付有望;能源 材料领域,新能源车渗透率延续,氢燃料电池发展加速,风电光伏领域 装机需求将在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稳定高增;集成电路方面,汽车智能 化、电动化趋势正成为半导体下一阶段高增的来源。总的来看,新材料 对应的多个下游领域具备爆发的增量需求,板块有望保持高景气。
重点战略材料国产替代进入加速阶段。统计重点战略材料国产化进度, 国产化加速是普遍趋势。当前各重点战略材料国产化程度普遍较低,基 本在 10%-50%之间,国产化替代空间仍然较大。整体看国产新材料实现 技术替代的路径有三类,其一是在抢占原有海外竞争对手在华市场占有率, 很典型的是半导体和信息通信相关行业;其二是在技术封锁、海外禁 运的背景下在技术上追赶迭代,以航空航天行业为主;其三是在我国具 备产业竞争优势的背景下自主引领产品迭代升级,如高性能稀土永磁体 对普通永磁体的替代。整体看,在我国材料技术不断深入,研发程度不 断加大的背景之下,国内材料行业正积极抢占市场占有率,实现规模扩张。
此外,材料行业通常具备较强的行业壁垒,因此能在良性的竞争格局下保持比较高行业利润空间。从行业特征来看,材料行业通常具备三大壁 垒:技术难度高,行业资质认证周期长,资本投入很大。这使得行业原 有参与者受到新进入者的挑战可能较小,具备一马当先的优势的公司能够维护 自身地位。以高温合金材料为例,其下游 50%以上为军工需求,进入需 要较为严格的认证。且由于材料的应用场景特殊,因此下游客户在选择 供应商时同样会进行更严苛的考察。而加之其资本需求高,工序复杂且 技术方面的要求高,新进入企业难度较大,行业具备较高进入壁垒,确保了行 业的高盈利水平。
我们根据政策层面分类,并结合 A股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基于125只新材料重点标的构建了新材料指数。通过计算新材料指数的 ROE 盈利能 力,在 2017 年后持续领先全 A 整体,且这一盈利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张。
近两个季度来看,新材料版块基金重仓的超配比例有所提升,呈现初期拐点向上迹象。参考当前新材料版块配置性价比和盈利预期的抬升,我们大家都认为,机构配置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材料环节在过去五年的配 置整体呈现波动,2021 年一季度以来配置情况出现较明显提升,超配比 例从一季度的-0.15%提升至三季度的 1.52%。对比其在所有产业链环节 中的超配情况看,新材料环节受公募基金关注程度较高,2021 年三季度 其超配情况处于所有 59 个产业链二级环节中第 7 位。但相较例如动力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材料等,新材料板块超配比例仍有较大超赶空间。
从时间序列维度,相较其他热门赛道,本轮新材料行业的配置比例仍处于初步抬升阶段。参考餐饮、动力电池等热门赛道的基金重仓比例, 自2016Q1-2017Q4餐饮持仓比例的提升经历了7个季度,自2020Q1- 2021Q2 动力电池行业则经历了接近 6 个季度。从公募基金实际配置比 例来看,新材料领域 2021Q3 实际配置占比为 6.6%,远低于新能源车核 心板块、餐饮及集成电路,且新材料板块自 2021Q1 以来的上行斜 率也远低于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板块,因此仍有较高的配置比例提升空间。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依托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此过程中新 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而应用场景中的需求痛点往往 又需要高质量供给予以解决。从近年来新材料创新角度能够正常的看到诸多突 破,如新能源领域的导电炭黑、铝塑膜、固态电池、碳纤维等,半导体 领域的碳化硅、大硅片、高纯溅射靶材、光刻胶等,消费领域的可降解 塑料、OLED 材料等,军工领域的钛合金、高温合金,节能环保领域的 高端磁材等。从新材料的应用场景角度可以梳理出五大投资方向:新能 源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消费新材料、军工新材料和节能新材料。
新能源产业的爆发较大程度上依托于新材料及结构创新和大规模极限 制造能力的提升。这点在锂电池行业的发展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清晰的脉络,在 电化学世界里未知远大于已知,锂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安全性、快充性能、 低温性能和常规使用的寿命等关键指标的提升均需要电化学技术的不断突破, 以此来满足多元且复杂的电池市场应用场景。高镍化、固态电池、硅碳 负极、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应运而生,与此相关的投资机会逐步被市场认 可,但从技术突破难度和自主化率角度仍有没被市场充分预期的投资赛 道,如导电炭黑、铝塑膜、高端铜箔、碳纤维等。
导电剂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关键辅材,其技术创新与应用有望加速行业发展。锂电池领域常用的导电剂材料包括炭黑类、导电石墨类、VGCF (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从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看,导电 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相组合的复合导电剂材料慢慢的变成为发力方向。 炭黑在正极材料中可构建短、长程导电网络,增强保液能力,连接并分 隔活性物质,在负极材料中可完善导电网络和增强保液能力,而通过表 面包覆技术又能明显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
导电炭黑材料的自主化率极低,在国内锂电需求持续高增的背景下有望实现自主突破。导电炭黑添加剂在提高锂离子电池续航能力、延长电池 循环寿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导电炭黑材料的供应大多数来源于益瑞石、 卡博特等海外公司,在全球电动化浪潮推动下,海外龙头公司出现产能 不足加速扩产的现象,但年内难有新增产能投产,在优先保障本土供应 的情况下或将造成我国电池企业炭黑材料供应危机,国内电池级导电炭 黑材料的发展迫在眉睫。国内具备长期炭黑生产基础的企业有望率先在 电池级炭黑材料发展中脱颖而出,如和兴化学 3 万吨高性能导电炭黑及 尾气综合利用等配套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其采用的热裂解法技术路 线相较海外公司油炉法技术路线成本更高,但包覆性能更强;黑猫股份 通过后处理和新型油炉法工艺研发导电炭黑,且在对工艺来优化,完 成论证后将尽快推进项目实现产业化落地。
国内软包电池需求放量,自主铝塑膜公司市场占有率有望快速提升。比亚 迪刀片电池采用“软包+硬壳”解决方案将显著提振软包电池铝塑膜需求, 且由于 DNP、昭和电工等海外厂商扩产节奏慢,高增的需求有望带动国 产铝塑膜公司份额提升。2021 年比亚迪在 DM-I 混动车型采用软包磷酸 铁锂电池模组,电芯采用铝塑膜封装,刀片电池采用硬铝外壳封装。采 用“软包+硬壳”二次封装方案可降低生产难度,解决软包电池在极端情 况下被穿刺起火的痛点。比亚迪表示 2022 年纯电动车型的“大刀片”电 池也将逐步采用“软包+硬壳”二次封装方案,按照 1GWh 动力电池对 应约 120 万平米铝塑膜计算,2021-2023 年比亚迪动力用铝塑膜需求约 在 525、3156、6234 万平方米。比亚迪逐步加大国产铝塑膜的使用,有 望带动国产铝塑膜市占率的提升。
汽车高压架构是实现快充的必然趋势,主流车企将加速发布高压充电方案。针对新能源车使用中都会存在的充电慢、充电体验差等问题,高压 快充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痛点,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的高效补 能。2021 年 9 月落地的 chaoji 快充标准最高可支持 1500V 充电电压和
600A 的充电电流,为高压快充普及应用提供基础。与高压平台相配套的 零部件需重新选型,带动零部件环节增量投资机会。2020 年年中以来, 与高压架构相关的高压电驱动,适配高压快充的电池包及 BMS 系统, PTC 和空调系统,高压连接器等技术均已实现量产,有望在 2022 年加 速配套相关车型,而车载半导体中的碳化硅功率器件是整体高压架构高 效运转的关键,碳化硅器件产业链的自主化攻关有望加速。
碳化硅功率器件性能优越,在成本下降趋势下有望加速替代硅基器件。碳化硅功率器件具有高电压、大电流、高温、高频率、低损耗等独特优 势,将极大地提高现有硅基功率器件的能源转换效率,对高效能源转换 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碳化硅材料相比硅基材料具备宽禁带、高击穿 场强、高热导率、强抗辐射等优势,同时可实现控制器体积大幅减小, 2022 年多家车企将装机碳化硅电机控制器,规模有望达到 40 万套。碳 化硅器件可降低整车系统成本,有望在高端车型率先应用。碳化硅器件 当前价格是 IGBT 3 倍,但可提升续航 4-5%,节约电池部分 3 千元、冷 却系统 1 千元左右,进而降低系统成本。特斯拉是全球第一家将碳化硅 MOSFET 应用于商用车主逆变器的 OEM 厂商,Model 3 的主逆变器采 用了意法半导体生产的 24 个碳化硅 MOSFET 功率模块。
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突破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要长周期的大额研发投入,其自主化能力充足表现国家的科技硬实力。半导 体材料包括半导体制造材料和半导体封测材料。根据 SEMI 的统计,2020 年全球半导体制造材料市场规模达 348.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6.49%;全 球半导体封装测试材料市场规模达 204.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3%。2011 年以来,制造材料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高于封测材料市场,达到封测材 料市场规模的 1.71 倍。半导体制造材料最重要的包含硅片、电子气体、光掩 模、光刻胶配套化学品、抛光材料、光刻胶、湿法化学品与溅射靶材等。 根据 SEMI 统计,2020 年硅片、电子气体、光掩模、光刻胶配套化学品 的销售额分别为 122.04 亿美元、45.38 亿美元、42.88 亿美元、26.55 亿 美元,分别占全球半导体制造材料行业 34.98%、13.01%、12.29%、7.61% 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半导体硅片材料占比最高。
半导体硅片领域的技术趋势是向大尺寸发展,在此过程中国内企业有望获得更加多市场占有率。硅片尺寸越大,在单片硅片上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 多,单位芯片的成本随之降低,预计 2022 年 300mm 硅片占有率将达到 70%。300mm(12 英寸)半导体硅片的可使用率(衡量单位晶圆可生产 的芯片数量的指标)是 200mm(8 英寸)硅片的 2.5 倍左右,且 300mm 半导体硅片的终端应用主要是智能手机、计算机、云计算、人工智能、 SSD(固态存储硬盘)等较高端领域。半导体硅片市场前五大海外公司 市场占有率高达 90%左右,我国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薄弱,且多生产 200mm 及以下硅片。我国半导体硅片销售额从 2018 年到 2020 年复合增速达 16%,远高于全球增速,在硅片行业向大硅片技术发展的趋势下,我国 企业加速布局大硅片产能,有望实现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如沪硅产业 在大陆率先实现 300mm 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2021 年完成 300mm 硅 片装机产能 30 万片,且三季度 300mm 硅片占公司全部销售约 30%。
保障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话语权,把握半导体靶材自主可控机遇。高纯 溅射靶材的品质对芯片性能有重大影响,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关 键材料,半导体芯片对溅射靶材的金属材料纯度、内部微观结构等方面 都设定了极其苛刻的标准。高纯溅射靶材市场被日矿金属、霍尼韦尔、 东曹等海外公司掌控,我国企业市场占有率仍低,但该材料的重要性倒逼 国内企业奋楫争先取得突破。
根据Techcet数据,全球溅射靶材市场2020- 2024 年复合增速为 5%,预计 2024 年达到 12.8 亿美元市场规模,但我 国溅射靶材市场需求旺盛,预计 2021-2026 年复合增速为 10-15%,2026 年达到 33 亿元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根据 SEMI 统计数据 测算,中国大陆半导体靶材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中占比已从 2014 年的 约 10%提升至 2019 年约 19%,逐步降低对进口靶材的依赖,国内公司 如江丰电子已掌握了半导体靶材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在高纯金属纯度 控制及提纯技术、晶粒晶向控制技术、异种金属大面积焊接技术、金属 的精密加工及特殊处理技术、靶材的清洗包装技术等方面具备一马当先的优势, 且在推动原材料供应的国产替代,矿料自给率有望提高。
先进封装和下一代逻辑、存储芯片提升抛光材料需求,国内半导体制造产能扩张拉高自主抛光材料企业市场占有率。化学机械抛光一直是晶圆表 面平坦化的关键工艺步骤,先进电子器件制造中需要平坦化的层数慢慢的变多,而且平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2021 年,全球晶圆制造用抛光液市 场规模预计从 2020 年的 16.6 亿美元增长至 18 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复 合增长率为 6%。2020 年我国的 CMP 抛光材料市场规模达到 34.1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3%。
根据 Techcet 数 据,先进封装以及下一代逻辑和存储器件加速了 CMP 抛光材料的增长, 如 14 纳米技术节点逻辑芯片制造工艺所要求的 CMP 抛光步骤数将由 180 纳米技术节点的 10 次增加到 20 次以上,而 7 纳米及以下技术节点 的逻辑芯片制造工艺所要求的 CMP 抛光步骤数超过 30 次;对于存储芯 片,随着由 2D NAND 向 3D NAND 演进的技术变革,也会使 CMP 抛光 步骤数近乎翻倍,带动了钨抛光液及其他抛光液需求的持续迅速增加。 从行业格局角度看,国外企业 Cabot、Hitachi、Fujimi 等占据主要市场份 额,而在长江存储等国内半导体制造企业产能扩张的背景下,安集科技、 鼎龙股份等抛光液、抛光垫相关公司市场占有率有望显著提升。
可降解塑料在限塑令推动下需求有望快速提升,掌握全产业链话语权才能减少相关成本快速推广。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 经济发展规划》,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成为重点行动之一,要求 严格禁止生产超薄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危害环境和人体健 康的产品,鼓励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同时要求强化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严格查处可降解塑料 虚标、伪标等行为。聚乳酸(PLA)材料与其他可降解材料相比有更好 的综合性能和更低的制造成本,是目前全世界内产业化最成熟、产量 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政策驱动下塑料、包装、农用地 膜等新兴应用领域可降解塑料需求有望迅速增加,可降解塑料需求有望 超过餐饮行业成为 PLA 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预计 2025 年,国内可 降解材料需求超 200 万吨,PLA 聚乳酸需求有望达到 100 万吨。
丙交酯环节成为制约我国 PLA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国内企业产业化生产有望取得突破。PLA 的制备有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两种路径, 而丙交酯开环聚合法被广泛采用。在丙交酯开环聚合法中,中间体丙交 酯的合成和纯化是工艺流程中的核心技术和难点,反应条件苛刻、工艺 复杂、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生产成本较高,是国内企业 PLA 产能扩张的技 术壁垒。当前 PLA 产业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产能集中于海外巨 头,美国 Nature Works、Corbion-Purac 分别拥有 15 万吨/年和 7.5 万吨/ 年的产能。
国内企业在突破丙交酯瓶颈的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经验,当前多处于大规模生产的准备阶段。丙交酯是制约国内 PLA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环节, 其装备选型、工程设计、加工水平、过程控制、管理体系等综合提升了 丙交酯产业化加工的难度。金丹科技丙交酯项目 2016 年启动以来先后 经历多次试车,2021 年 6 月下旬开始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公司预期,已处 于稳定生产状态;中粮科技早在 2005 年即开展研究生物基可降解材料, 目前 3 万吨/年丙交酯项目在有序推进中,致力于打通生物可降解材料全 产业链,解决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卡脖子”环节。
我国在军工高端材料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需求提升趋势下高端材料领域公司率先受益。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力度持续加大,国家“两 机”重大专项、“飞发分离”等政策落实,航发产业链进入快速地增长阶段。 我国航发产业大发展的背后是关键材料和高端制造环节的技术突破,航 空装备用钛合金材料国产化水准不断提高。随着大规格钛合金铸锭真空 自耗电弧熔炼技术、大规格棒材锻造技术的突破,我国高端领域用钛合 金铸锭的生产从 3 吨锭型发展到 8 吨锭型,直径 300mm~500mm 的航空 钛合金棒材实现批量化生产。
随着新型航空装备的结构效率要求慢慢的升高,高温钛合金技术成熟度仍待提高。高温钛合金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材料,使用温度可涵盖 300℃ ~600℃,可以取代部分高温合金和不锈钢,用来制造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叶片、盘件、机匣、鼓筒等多种发动机零部件。国外 IMI834 钛合金是目 前 600℃使用最为广泛、技术成熟度最高的钛合金,在 Rolls-Royce 的 Trent 系列、EJ200、普惠的 PW350 均有应用。我国 600℃及以上使用的 高温钛合金技术成熟度暂不足以满足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要求,相关研 制工作需要加快推进。
航发领域高温合金用量大,电力、核电领域提供新增需求。高温合金材 料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在先进航空发动机中用量占 发动机总重量的 40%-60%以上。发动机的性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高温合金材料的性能水平。我国自主研发航空航天产业先进发动机,将 带来市场对高端和新型高温合金的需求,大型地面燃机、核电设备的国 产化也将拉动国产高温合金需求。
随着双碳有关政策不断落地,高效率节约能源变压器的加速应用将带来相关磁性材料的发展机遇。2020 年 12 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能源 局联合印发的《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要求加快高效 节能变压器推广应用,明确要求禁止未达标变压器接入电网,计划提出 自 2021 年 6 月起,新采购变压器应为高效率节约能源变压器。到 2023 年,高 效节能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 10%,当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 到 75%以上。磁性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功能材料,按照磁化后去 磁的难易可分为永磁(硬磁)和软磁等材料,软磁材料易于磁化和退磁, 其基本功能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大范围的使用在各种电能变换设 备中。
电感磁性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均向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国内磁材龙头公司迎来发展机遇且集中度有望提升。新能源发电、新能 源汽车、快充等新形态能源带来发电、输配电、储电、节电各环节中电 能变换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新需求;大量能量变换设备的接入、非稳 定性风光发电的并网,带来电网侧大功率大容量的电能质量谐波整治、 电网平峰错谷的新需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大规模快速大功率充电设 备的导入使得整个电网供电设备有必要进行柔性化、智能化改造。
新基建 的推进带来节能、高效、轻量等材料应用新需求,为非晶、纳米晶和磁 性粉末材料的应用打开空间。非晶合金薄带、超薄纳米晶和磁性粉末高 饱和磁感、低损耗、高磁导率、小型化、耐腐蚀等综合特性,使其适用 于制造如 5G 基站、光伏逆变器、轨道交通变压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 桩、大数据中心变电站及特高压控制柜等关键设备或元器件。我国已经 建成了门类齐全的磁性材料产业,但市场集中度较低,高端磁性材料领 域竞争力仍需加强,在下游需求爆发和产品高端化趋势下,产业链公司 竞争有望加剧,具备较强技术优势的龙头公司占有率有望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勇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核检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勇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两名中国医疗器械公司高管赴菲律宾工作时,遭遇绑架并被撕票案件有了新进展。9月23日,知情人告诉红星新闻,死者家属刚刚从菲律宾警方处得到消息,将两名受害者骗至菲律宾实施绑架的“李娜”于22日在韩国首尔落网,接下来将引渡回中国。
记者今天(27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勇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核检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勇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消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27日03时19分在中印度洋海岭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9月20日,外交部网站发布了关于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的重磅消息,其中最重要也最受关注的,是日方接受核污染水长期国际监测和中方等利益攸关国进行独立取样。
但在后续的行政赔偿诉讼中,当地法院一度判赔96万元,进而再次引发一系列司法程序层面的一审、发回重审、重审一审直至异地审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降低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专家这样认为,此次央行同步实施降准降息,将持续提振市场信心。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同步实施降准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
刘国梁女儿目标是2028奥运会,年仅八岁就曾获得过世界冠军,期待刘宇婕下届奥运会的精彩表现!
10米跳台到底有多高? 全红婵母校这群小孩告诉你答案,网友:看似10米,其实已踏过万水千山!
“这是我用过最好的电脑!”郭正亮节目中展示在深圳买的电脑,主持人直呼“好羡慕”#看台海
2012年11月23日,歼15首次成功起降辽宁舰,“航母style”火遍全国#难忘瞬间
近日,四火姐姐在直播间中透露了一件事,即“身边有位老师,70多岁了,还在谈恋爱,有八个男朋友,所有人都认识她。”
事件视频(来源潮安检查)广东55岁高官落马,一人犯我,百人诛也。这是怎么回事呢?彭俊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曾经,彭俊生在政坛风光无限,担任过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山市市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