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竞博jbo电竞 发布时间:2025-05-09 03:37:31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视为实现深度减排的核心手段之一。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碳捕集技术需贡献约15%的全球碳减排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已将CCUS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双轮驱动下,碳捕集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本文聚焦国内碳捕集技术领域的上市公司,解析其技术优势、项目进展及市场潜力。
全球首套DAC矿化一体化示范项目(原初科技)及GE Vernova的DAC模型在亚洲首次亮相,标志着中国在低浓度CO₂捕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此类技术通过吸附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MOF、离子液体)直接捕集大气中的CO₂,为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提供灵活减排方案。
冰轮环境开发的抗氧化吸收剂性能提升20-300倍,大幅度降低捕集能耗;西子洁能联合浙江大学推动燃烧后碳捕集示范项目落地,采用聚合物纳米筛膜技术提升分离效率。此外,化学链燃烧技术通过高效氧载体设计,实现源头捕集,成为火电行业耦合减排的新方向。
国内最大CCUS项目——宁夏300万吨/年工程一期竣工,中石化百万吨级CO₂驱油封存项目投入运营,验证了技术经济可行性。美国能源部亦投入1亿美元支持商业化试点,全球碳捕集技术进入“规模化验证”阶段。
:与中石油、中石化合作开发国内首个10万吨/年CCS项目,碳捕捉单元技术领先;与南京大学联合攻关封存技术,布局地质封存与资源化利用。
:近5日股价上涨3.5%,市值突破280亿元,反映市场对技术落地的信心。
:聚焦燃烧后捕集与富氧燃烧设备,参与神华集团示范项目,技术覆盖CO₂压缩、液化及运输全链条。
:宽温区热泵技术与CO₂工质制冷系统协同,降低捕集能耗;近期主力资金净流入2106万元,显示资本青睐。
:2024年营收同比增22.8%,毛利率稳定在21%以上,技术转化能力突出。
:首期10万吨/年液态CO₂项目投产,布局“捕集-管输-驱油”一体化。
:广东省提出CCUS新技术开发指南,重点攻关DAC材料与火电耦合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碳捕集纳入配额抵消机制,激励企业投资。
:美国能源部1亿美元资助商业化试点,比利时PROCURA项目扩展中小型捕集数据库。
:钢铁、水泥、化工等领域需通过碳捕集实现达标排放,技术服务市场空间超千亿。
:CO₂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5-15%,化工利用(如合成尿素、高分子材料)拓展盈利场景。
:传统化学吸收法捕集成本高达60-80美元/吨,膜分离与DAC技术仍需规模化验证。
:地质封存的长期安全性待评估,监测技术(如光纤传感器、遥感)需进一步完善。
:研发低能耗吸附剂(如MOF材料)、电催化转化催化剂(将CO₂转化为甲酸等化学品)。
2025年,碳捕集技术正从示范阶段迈向商业化爆发期。上市公司作为技术落地的主力军,需持续突破材料、工艺与系统集成瓶颈,同时借力政策与资本,抢占全球低碳经济制高点。随着碳价上涨与标准完善,碳捕集赛道有望诞生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投资者应重视技术迭代与项目进展,把握长期价值投资机遇。
:以化学吸收法中的基础胺溶剂为代表,虽然技术相对成熟,但高能耗和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以新型材料与工艺的突破为研发前沿,如欧洲开发的相变溶剂技术,逐步降低了能耗和成本,为高碳排放行业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减排方案。
:使用固体材料如金属有机骨架(MOF)或活性炭等多孔介质材料来吸附。
DAC技术通过高效的材料和化学反应,从大气中直接捕集CO2,并将其存储或转化为有用资源。这一技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
华能公司成功获得基于发电调峰的碳捕集系统及调控方法专利,标志着其在碳捕集领域的技术突破。
吉利控股的“醇氢”高科技助力亚冬会,展示了在冰雪运动中应用碳捕集技术的潜力。
东方电气建成全球最大的化学链燃烧碳捕集示范装置,展示了中国在碳捕集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重点突破新型低能耗捕集材料的研发工作,如相变吸收剂和催化解吸材料,提升吸收-解吸性能及材料稳定性。
:重点突破光、电、热多场耦合技术,优化CO2转化路径,提高反应效率和催化剂性能。
美国和欧盟通过明确的战略规划与激励政策,积极推动碳捕集技术的创新与规模化应用。
碳捕集技术的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扩大,从最初的化石燃料发电厂到直接空气捕集系统,涵盖了钢铁、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
全球范围内,各国在碳捕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展开激烈竞争。例如,瑞士Climeworks公司的“Mammoth”项目和美国的“DAC”项目。
中国在直接空气捕集等新兴研发技术上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尚待提升,但已取得一定进展。
昊华科技、杭氧股份、冰轮环境、西子洁能在碳捕集领域的具体技术优势和项目案例如下:
:昊华科技的子公司西南院在80年代就成功研究开发了变压吸附分离氢气、氮气等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西南院开发了变压吸附、变温吸附、低温精馏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工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附法捕集纯化二氧化碳技术。该技术能适应多种二氧化碳气源中杂质种类多、形态复杂、波动大等技术难题,研制出高性能的吸附剂和净化剂,具有吸附容量大、分离选择性高的特点。
:昊华科技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超过70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二氧化碳捕集总能力超过500万吨/年,生产了包括工业级、食品级和电子级二氧化碳产品。
:昊华科技中标了神华集团的CCS项目碳捕捉单元,并与南京大学就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术进行深入交流。
:参与了由中国神华集团牵头的30万吨煤制油工程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示范。
:杭氧股份具备先进低温气体分离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液氮洗冷箱、乙烯冷箱等工业气体生产装备的国产化。
:冰轮环境致力于冷热能减排低碳技术,通过碳捕捉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净化再利用。
在碳捕集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和吸附法捕集纯化二氧化碳技术方面,已实施多个大型项目。
碳捕集技术(CCUS)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技术进步,已能高效分离CO₂并探索多种利用和封存途径。目前,碳捕集技术的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扩大,从化石燃料发电厂到直接空气捕集系统,包括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直接空气捕集(DAC)、点源捕集和生物质能。
中国在碳捕集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化学吸收法和化学吸附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并行不悖。例如,国能电厂项目采用的第二代复配溶剂技术实现了能耗和成本的突破控制,捕集成本低于250元/吨CO₂,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中国计划在2035年前实现第二代捕集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并在“十四五”期间建成3~5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全链条示范工程。到2030年前,建成千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示范工程。
然而,中国碳捕集项目尚未全面融入市场化机制。碳捕集技术与碳市场的衔接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碳定价和排放权交易体系支撑,这限制了技术的经济激励效应。市场上,碳捕集产品的应用仍然有限,其加装与运行可能导致原产品成本上升10%至90%,使CO₂转化的下游产品难以显现成本优势。
政府对碳捕集技术的支持政策大多分布在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别是针对上市公司的激励措施:
:政府在技术发展初期阶段提供直接拨款,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技术成本。例如,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下达了《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并拨付了5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相关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4年发布的《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中提到,CCUS项目的补贴比例可达20%。此外,建议在技术发展初期阶段加大对碳捕集项目的直接拨款,建立覆盖多行业、多技术类型的专项税收抵免或碳捕集补贴政策。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采用碳捕集技术的成本。例如,许多国家的政府正在出台支持CCUS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包括针对CCUS项目的税收减免。
:通过绿色债券和低息贷款等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将碳捕集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赋予其碳信用交易资格。
:政府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发经费。
: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指挥棒”“牵引机”作用,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推动钢铁企业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政府鼓励在煤化工、油气等行业开展针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排放源的捕集示范项目,在火电厂、燃烧前、燃烧后等不同条件下开展各种富氧燃烧捕集技术的试验示范路线方案。
: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发展,研究落实现行税收扶持政策,不断拓宽资金渠道,鼓励企业自筹资金和多方面融资。
:政府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体系,提高监管能力,从立法层面制定严格环保标准,限制高污染生产方式,推动碳捕集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通过碳税和限额交易系统等碳定价机制的实施,使企业投资CCUS技术更加经济可行。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公司进行碳捕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例如,建议政府制定相关鼓励支持政策,给予企业相关研发应用补贴。
:直接空气捕集(DAC)和生物能源与碳捕集(BECCS)等创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这些技术有助于降低CCUS系统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
政府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支持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上市公司的激发鼓励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示范项目和试点、环境监管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碳捕集技术的部署面临高昂的初期资本投入挑战,尤其是发展工业点源捕集和直接空气捕集。高成本主要来自于设备购置、运营维护及能源消耗,部分技术的成熟度不足,特别是对低浓度排放源(如热电厂、水泥行业)。
中国碳排放源的复杂性增加了碳捕集技术的适配性挑战,不一样的行业碳排放浓度和捕集需求差异显著,这在空间匹配性、成本效益和材料环境友好性方面带来严峻挑战。
尽管我国在碳捕集技术方面有了重大进步,但技术成熟度和规模化应用仍存在不足。部分技术尚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第三代技术及直接空气捕集等方面。
技术集成、成本分摊、利益分配、技术标准和制度设计等复杂问题更突出,尤其是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规模集群化发展中。
我国碳捕集技术发展缺乏持续有效的专项资金激励政策。虽然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4年发布的《节能降碳改造投资指南》中提到CCUS项目补贴比例可达200%,但对碳捕集技术的实质性补贴、针对性税收经济激励等优惠措施在力度和覆盖范围上仍然有限。
当前的税收激励政策并未全方面覆盖所有捕集技术,特别是在研发技术和示范项目初期,政策资金扶持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缓慢,缺乏推动大规模应用的内生动力。
碳捕集下游领域亟需突破低成本大规模CO2高的附加价值转化技术,将其转化为高的附加价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环境效益。然而,由于CO2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路径复杂,其转化利用依然面临挑战。
一夜之间,印巴局势骤然升级。据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5月7日消息,在巴控克什米尔控制线上,巴基斯坦和印度慢慢的开始交火,巴基斯坦已发动地面和空中作战行动。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7日在电视直播讲话中说,印度军方当天凌晨对巴展开的空袭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35人受伤,另有2人失踪。
村干部回应“全红婵家人在老家建新房” 新房宅基地系其东京奥运会夺冠后 村里奖励给她的
村干部回应“全红婵家人在老家广东湛江市迈合村盖新房”:新房宅基地是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村里奖励给她的。全红婵妈妈“想在农村盖一栋楼房”的愿望实现了,恭喜!
外媒:巴方消息人士称,击落5架印度战机和1架无人机,这中间还包括3架“阵风”战机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6日报道,巴基斯坦安全部门消息的人偷偷表示,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军事打击期间,巴方击落5架印度空军战机和1架无人机。
5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答记者问。有记者问:5月7日早,外交部公布消息,何立峰副总理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举行会谈。请问商务部能否介绍一下此次会谈的背景和相关考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通讯员杨槐柳 高雷 卞如薇取样、检测、分析,在国家毒品实验室武汉工作站,涂许煌博士专注地操作着高灵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集来的污水进行毒品含量检验。他紧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对实验室里的化学粉末和液体发出的刺鼻气味似乎全然不觉。
弟弟冒领瘫痪哥哥58万元工伤金豪买奔驰:他们买跑车的首付款,正好是哥哥的交通肇事的赔偿款
来源:映象网、南方+一个健康的人,却领着上海最高等级的工伤保险金,一家四口都不工作,靠着每月近16000元的保险金悠闲度日。这就是浦东检察院的检察官在安徽一个农村发现的问题。安徽农民“李东”从2019年底开始,每月都有一万多元工伤保险金入账,这源于他在上海的一场车祸。
#女子1分钟剥130个煮鸡蛋 左右开弓 手速太绝 “无科技与狠活 熟能生巧”#剥鸡蛋#熟能生巧
一周多损失两架 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又一“超级大黄蜂”战机坠海#美军航母 #杜鲁门号航母 #超级大黄蜂战机 #坠海 #胡塞武装
【美军再次发生航母舰载战机坠海事件】 美国媒体6日引用官方人士的话说,当日有一架从“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上起飞的F/A-18“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坠入红海,这是美海军一周多时间内在红海发生的第二起此类事件。(新华社)#美军再次发生航母舰载战机坠海事件
当地时间5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正在美国访问的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白宫举行了他们之间的首次会晤。按照日程安排,双方首先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晤,随后进行工作午餐。谈“第51州”问题卡尼在会晤时强调,加拿大永远都不可能出售。双方落座之后,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