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竞博jbo电竞 发布时间:2024-08-14 05:00:04
碧波粼粼,水天一色。整齐的蚝排漂浮在海面上,如黑缎子般延伸到海的深处,平静的海面正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看!这就是我们的大蚝,两串足足有五十斤!”广西钦州港七十二泾大蚝示范区养殖场的蚝工,用坚实的臂膀奋力提起两串大蚝,淳朴的笑容下掩藏不住兴奋与自豪。撬开马蹄状的外壳,如翡翠般晶莹剔透的蚝肉让人垂涎欲滴,整个生蚝足足有一个巴掌大,这就是钦州大蚝,素有“海底牛奶”之称,是钦州四大名海产之一。
蚝工向记者展示翡翠马蹄蚝,肉质如翡翠般晶莹剔透。曾嘉雯 摄“每天早上七点多,我都会来这里检测海水盐度,中午出外海看其他鱼排,多的时候一天做十几个小时。”说这句话的,正是养殖场的主人,人称“蚝哥”的刘星锋。一身黝黑的肌肤,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曾经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工作于梧州市政法系统。1998年,刘星锋看到家乡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毅然选择辞职返乡创业,养起了生蚝。为此,老父亲一年多没和他说过话。如今的“蚝哥”,是当地的养殖致富带头人、科技种养能手,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娴熟的养殖技术。“蚝哥”拥有大蚝养殖基地2个,养殖面积300亩,深水抗风浪网箱基地2个,网箱30个。年产大蚝3000吨,产值达到1800多万,纯利润是300多万元。基地养殖的大蚝参加2019年钦州市蚝情节蚝王争霸赛,荣获“蚝王优秀奖”称号。
“蚝哥”刘星锋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曾嘉雯 摄在钦州,像“蚝哥”刘星锋这样因蚝而兴、因蚝而富的人还有很多。钦州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大蚝不仅是钦州的名片,也是钦州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法宝。一个蚝有撬动一座城的力量。每年初冬是大蚝成熟的季节,每到这样一个时间段,远远近近的海鲜经营户们都直接坐船到排上进货,每斤进价3.5—6元,每个蚝排每年的经济收入在45万上下,因此钦州人说起蚝排,有“一个蚝排一辆车”的说法,收入非常可观。近几年来,钦州通过实施大蚝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扶持养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养殖大户开展深海大蚝标准化吊养示范,落实健康技术措施,钦州大蚝呈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17年12月,钦州港区大蚝养殖示范区已建成核心区4900亩,拓展区8000亩,辐射区15000亩;核心区年产大蚝5万多吨,产值3亿多元。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市形成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15个。2019年全市大蚝养殖面积15.2万亩,产量27.4万吨,在华南地区均排第一位。年产蚝苗达1.6亿支(串),供应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及越南等国家,我国70%的蚝苗产自钦州。钦州大蚝苗种及养殖产值已突破30亿元。大蚝成为钦州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成为钦州沿海农民增收和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产业。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钦州千千万万人大踏着步伐,以坚实的姿态走在小康道路上的身影。路的前头,仿佛大海中的蚝排,不断伸向希望的远方。
养殖场蚝工郭太忠。曾嘉雯 摄“原来住的瓦房,现在买了大房子咧。”蚝工郭太忠来自钦州市镇南村,原先是渔民的他,于三年前投身大蚝养殖业。现在的他,每月工资近8000元,已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日子越过越好。他的笑容很质朴,“一家人能住上在市里买的大房子,不愁吃,不愁穿,那就是小康生活哩!”一个小小的蚝,却承载着大大的希望。受益于蚝的不只是养殖业和蚝工,还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群体因蚝而兴。如今,钦州市大蚝加工生产的原汁蚝油、蚝豉系列新产品畅销粤、港、澳等地,初步形成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并带动了餐饮、水泥、竹木、化工(聚氯乙烯)、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目前,钦州大蚝养殖(包括采苗和保苗)从业人员6.2万人,拉动休闲渔业、海陆运输业、水泥行业、绳索制件业等二三产业链从业人员13万人。七十二泾红树林,十里蚝排海连天。2017年,习在广西视察时,踏着晚霞考察了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优美的生态环境,本就是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钦州成为“中国大蚝之乡”,也得益于此。
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宛如一片“绿海”,白鹭翩飞。 敖帅昌 摄优质生蚝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极高。钦州大蚝养殖区位于茅尾海、龙门七十二泾和大风江中下游,江海交汇处,有相连数万亩的红树林,这里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自然环境优良,很适合生蚝养殖。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覃波忠向记者介绍:“钦州大蚝养殖属自然海区生态养殖,养殖全程无投药、无投料。大蚝的主要食物是海里的浮游植物,如果水质差,海水里的浮游植物品种及数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大蚝的饵料生物就会减少,无法良好生长。”钦州大蚝不仅依赖于良好的水质,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作出贡献。生蚝养殖拥有非常良好的固碳功能,能有效促进恢复和改善海洋水质,对海洋生态拥有非常良好的修复作用,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钦州大蚝的生态养殖,阐释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钦州人的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小康,也是生态上的小康。2017年,习在广西调研时提出了向海经济,强调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方法。这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迈向海洋,向海而兴。钦州大蚝,也在从近岸,“走”向深海。